社會的文化結構-成考專升本政治復習資料!
2019-4-27 來源:本站 點擊:
(一)意識形態與文化結構
社會意識可以區分為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、社會心理、社會意識形式和社會意識形態。在社會意識形式中,那些反映經濟基礎、在階級社會中反映一定階級、社會集團的利益并為之服務的意識形式,稱為意識形態。它與經濟基礎及政治上層建筑相對應,又被稱為意識形態上層建筑、思想上層建筑或觀念上層建筑,包括政治法律思想、道德、藝術、宗教、哲學等形式。社會的文化結構是以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,同時包括非意識形態(不反映一定階級、集團的利益,如自然科學、語言學、形式邏輯等)相互聯結形成的有機系統。
(二)意識形態的本質
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,這就是意識形態的本質。這是因為:
(1)意識形態根源于社會存在,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意識形態的內容和形式,社會存在是意識形態產生的物質根源。
(2)意識形態隨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,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,意識形態或遲或早會發生相應變化。
(3)在階級社會中,意識形態是階級利益的反映,有階級性。
(4)在一定社會中,統治階級的思想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。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,在思想上、精神上也必然占統治地位。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是資本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體系,其核心是利己主義,其理論基礎是資產階級抽象人性論。無產階級意識形態是社會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體系。
(三)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
1.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的表現
(1)意識形態和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,它往往落后于社會存在,或能預見未來。
(2)意識形態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。經濟發展程度較高,意識形態卻相對落后;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,意識形態卻相對先進。
(3)意識形態發展的歷史繼承性。每一歷史時期的意識形態,總是繼承了過去的意識形態成果。
(4)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相互作用、相互影響、相互滲透,推動意識形態的發展。
(5)意識形態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,這是其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表現。先進的意識形態推動社會存在的發展,落后的意識形態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。其反作用是通過人的實踐實現的,反作用的大小取決于它影響群眾的廣度和深度。
2.意識形態的社會功能
(1)它對人們確立和堅持一定的世界觀、價值觀、人生觀、行為規范、審美情趣、理想信念等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,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精神力量。進步、革命的意識形態振奮人民群眾的革命精神,是進步、革命階級和勢力的精神武器,落后、腐朽的意識形態腐蝕人民群眾的思想,是落后、反動階級和勢力的精神支柱。
(2)它為一定階級、階層和勢力制定政策和方略提供理論依據。
(3)它具有對社會、歷史和人們的實踐活動進行批判或維護的功能。意識形態不僅反映社會存在,而且能夠評價;評價的結果便是肯定或否定及相應的維護或批判。
(4)它具有調控社會和人的實踐活動的功能。
3.這一原理的意義
要認識到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。精神文明指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積極成果,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。它和物質文明互為條件,互為目的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保證物質文明的社會主義方向;為物質文明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,以及健康向上的精神環境;能克服、抵制錯誤思想的泛濫和侵蝕,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,培養一代社會主義新人;能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制度,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和優越性,提高勞動生產率。要反對否認精神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自發論。
(四)社會物質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
文明具有多種形態,包括物質文明、制度文明(包括政治文明)和精神文明,此外還有生態文明。物質文明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,政治文明是政治法律制度、組織、設施、國家組織管理方式、政治生活等進步的程度和成果,精神文明則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積極成果。物質文明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根本標志,是精神文明的物質基礎,歸根到底決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;政治文明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證和推動,制約后兩者的政治方向;精神文明則指導和促進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,為其提供理論指導、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。三者是相互促進、互為條件、互為因果的。因此,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,要不斷解放、發展生產力,特別是先進生產力,進行物質文明建設,推動物質生產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;同時要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,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、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;擴大社會主義民主,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,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;另一方面要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,創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、科學文化素質和精神境界?!吧鐣髁x社會是全面發展、全面進步的社會。”(語)因此,要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、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。
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,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,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、政治建設、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經濟建設、政治建設、文化建設、社會建設四位一體,四者互為條件、相互促進。